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

修有為入無為 勝觀法師


 臺北內湖圓覺寺釋玄妙纂
有為法。不但世間法。佛法亦攝在內。故圓覺經曰。「生死涅槃猶如昨夢。無起無滅無來無去。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。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。於此證中。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。一切法性平等不壞。」此中一切法視同夢幻無之。正所謂諸法空相。即不取於相之意也。亦即指示觀一切法如夢幻而空之。便契入如如不動之性。
故云。一切法性平等不壞。平等即是如如。不壞即是不動也。總之。無論染法淨法。既有此法便有對待。既成對待便是有為。便有生滅。故皆如夢如幻。
然而欲證絕待之無為法。非從對待之有為法起修不可者。以捨此別無入手處故也。不但觀緣生是有為法。即覺照本性亦是有為法。何以故。覺照即是觀。既有能觀所觀便成對待故。有對待便有相。便落有為矣。
當知無為者。無所作為之謂也。若無所作為妄何能除。真何能證。凡何能轉。聖何能成。故無為法須從有為法做出。第一要明白者。是以無為法為目的。須借有為法作路徑。切不可執性廢修。又不可著事昧理。第一要明了者。修有為法而不住者。便是無為法也。

悟佛心燈 無心道人

 臺北內湖圓覺寺釋玄妙纂

吾人終日思而未嘗思也。終日為而未嘗為也。不背理性而不為理性所障。不離現實而不為現實所囿。日用尋常即是學道養性。流離顛沛無殊御風雲游。談笑於生死之際。遊戲於聖凡之間。死而不為死苦。凡而不為凡惑。身雖在世而心已離世。故至人常住真心。實未嘗與世流轉浮沉也。經世出世。體用無二。生佛情盡幻真一味。縱使遍涉苦惡諸趣。而亦無礙無擇自由自在也。
湛然朗然常寂常覺。隨順世緣洒洒落落。石人高歌木童唱和。大千世界如逆旅。今古聖賢浮雲過。道德文章科學哲學。食色名利邪見妄說。無心修善而況造惡。此身曾空花水月之不若。日可冷月可灼。滄海桑田算什麼。一覺三大阿僧祇。三大阿僧祇一覺。無累於形骸。無事乎造作。無菩提可求。無煩惱可破。離心意識參透聖凡路學。不憂不懼不癡不惑。歇意忘機廓然蕩豁。
一.  一念不存無復迷情。八風寂寂五欲冥冥。
二.  忘想盡處了無所求。微塵世界何愛何尤。
三.  恬靜澹泊博大堅貞。無煩無惑敢勇敢仁。
四.  息念息機了了常知。忘塵忘情了了常明。
一心偈
三祇劫空法爾如此。宇宙萬象日月星球。海洋大陸人我眾生。事物理則而顯一心。此須契悟更須徹證。行之匪遠言之匪近。真心無念惺惺寂寂。一念離真皆屬妄計。直下頓了不起不息。光明自然入剎那際。善自護持萬行不繫。勿助勿忘當體便是。識得真心稱性隨緣。無物無我無聖無凡。無餘無欠無實無虛。不取於相能善分別。息慮忘見作一切事。如是一心妙勤莊嚴。心外無法豈在言宣。猛虎當路狐兔盡捐。向上一路得魚忘筌。得亦無得玄之又玄。老死病苦紛擾拘牽。事事無礙昂然蕩然。
莫妄想偈
莫妄想。眼見性。識情絕。打破鏡。莫妄想。任屈伸。不住相。純天真。
莫妄想。不掩關。本分禪。十指間。莫妄想。安隱眠。行腳去。常悄然。
一點知解
身心世界。聖解凡情。皆是顛倒情識虛幻浮影。夢覺覺非。覺非亦妄。絕心念意識情。透諸佛諸祖覺。清淨逍遙自在解脫。但行直心是非休說。無不為無為。無不學無學。
識得本分綿密保任。心心不異歷歷孤明。是物非物。是見非見。祇不染汙前後際斷。大死大活大力承當。縱橫盡得背觸無方。生本無生滅亦非滅。純真一如所向無礙。
一點方便
大慧杲說。菩薩人眼見佛性。須是眼見始得。又說。古人皆明心見性。今時人例是說心說性。
同居世而不同生。同沒世而不同死。坐參兼運。亦究亦止。澄潭影寒碧天孤月。情消識謝心路逈絕。晴空霹靂河山變色。靈光透脫。方是眼見佛性時節。

圜悟心要節出

 臺北內湖圓覺寺釋玄妙纂

示光禪人
欲得親切第一不用求。求而得之已落解會。況此大寶藏亘古亘今歷歷虛明。從無始劫來為自己根本。舉動施為全承他力。唯是休歇到一念不生處。則便透脫不堕情塵不居意想。逈然超絕則徧界不藏。物物頭頭渾成大用。一一皆從自己胸襟流出。古人謂之出家財一得永得。受用豈有窮極耶。但患體究處根腳不牢不能徹證。直須猛截諸緣令無纖毫依倚。放身捨命直下承當。無第二個。縱使千聖出來亦不移易。隨時任運吃飯著衣。長養聖胎不存知解。可不是省要徑截殊勝法門耶。

示民知庫
七佛已前便與麼。直須硬糾糾緊著頭皮。分明歷落薦取這一片田地隱密。長時乃自會退步。終不道我有見處我有妙解。何故箇中若立一絲毫能所見刺。則重過山嶽。從上來決不相許。是故釋迦文於然燈佛以無法。得授記。盧老於黃梅以本無物。親付衣缽。至於生死之際才自擔荷。則如靈龜曳尾。應須淨穢二邊都不依怙。有心無心有見無見。似紅爐著一點雪。二六時中透頂透底灑灑落落。遊此千聖不同途處。直下令純熟。自然成就得箇絕學無為。千人萬人羅籠不住底真實人也。

示瑛上人
道本無言。因言顯道。若真體道之人。通之於心明之於本。直下脫却千重萬重貼肉汗衫。豁然契悟本來明淨。明妙沖虛寂淡如如。不動真實正體。到一念不生前後際斷處。蹋著本地風光。更無許多惡覺知見。彼我是非生死垢心。拔白露淨信得及。與他從上來人無二無別。等閑不作為不確執。虛通自在圓融無際。隨時應節吃飯著衣契證平常。謂之無為無事真正道人。蓋緣根本既明六根純淨。智理雙冥境神俱會。無深可深無妙可妙。至於行履自會融通。喚作得坐披衣向後自看。終不肯只向言句中話路。古人公案間埋沒。鬼窟裡黑山下作活計。唯以悟入深證為要。自然到至簡至易平常無事處。亦終不肯死殺坐却。堕在無事界裡。是故從上作家。古德行棒行喝。立宗旨。明與奪。設照用。三要三玄五位偏正。峻機電卷。言前格外旁提正按。只貴當人活卓卓地。千人萬人羅籠不住。知有向上宗乘。終不指注定殺。掘坑埋人。若有如此者。定是弄泥團。非慷慨透脫。真正具眼衲子。所以不吃人殘羹剩飯。被繫驢橛子綴住。不唯埋沒宗風。抑亦自己透脫生死不得。況復展轉將路布窠窟解路傳授與後學。遂成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。豈是小禍。復令正宗只見淡薄。佛祖綱紀委地。豈不痛哉。所以學道先須擇正知正見師門。然後放下複子。不論歲月用做事綿綿相續。不怕苦硬難入。參取管。須徹去。不見睦州道未得箇入頭。須得箇入頭處。若得箇入頭處。不得辜負老僧。既操誠日久。大經鉗鎚洪鑪煆煉。日近日親田地隱密。只更辨悠久管帶。使如證如悟始終無間。世法佛法打成一片。物物頭頭有出身處。不墮塵機不為物轉。鬧市裡十字街頭。活活之中正好著力也。

示嚴殊二道人
參須實參。見須實見。用須實用。證須實證。單纖毫不實即落虛也。此實地乃三世諸佛所證歷代師所傳。惟此一實謂之腳蹋實地。初則須大悟。若只認門頭戶底。作窠窟說路布。立機境照用取捨解會則不徹也。此透生死要徑。到臘月三十日一千二百斤擔子。須是自有力量荷負。得行方可翛然獨脫。是故無業國師垂示臨終之際。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。纖毫思慮未忘。便乃輕重五陰去也。古人以生死事大。是以訪道尋師決擇。豈可只學語言。理會古人公案。下得三五百轉好語。便當得也。將知聰明黠慧皆為障道之本。要須冥然扣寂。不怕放教身心如土木瓦礫。驀然翻却業根種子。便乃知非。見學佛學法。如中毒藥相似。然後透出佛法乃體得本分事也。此非小緣就分是久參之士。尤宜放下。不擔著禪道。不輕毀上流。愈透徹愈低細。愈高明愈韜晦。作箇百不知百不會無用處底人。行不動塵言不驚眾。澹然安閑常行恭敬始堪保任。於一切違順境界心不動搖志無改移。達磨謂之一相三昧。一行三昧。切宜履踐純熟。以至古今作用機緣。便七達八通亦不留在胸次。等閑蕩蕩地觸著便轉。捺著便動。拘牽惹絆不得。居千人萬人之中如無一人相似。不是強為任運如此。更須知末後一語始得。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