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

勝觀法師開示

臺北內湖圓覺寺釋玄妙纂

不動一心即入法界
問。此法界中如何信入。
答。但不動一心。不住諸法。無能所之證。亡智解之心。則是無信之信。不入之入。人法二空心境雙寂。
如大般若經文殊師利云。繫緣法界。一念法界。不動法界。知真法界。不應動搖。謂若言。我入法界。已動法界。能所兩亡入相斯寂。故不動法界是入法界。
大乘千缽大教王經云。云何方便而得證入無性觀者。菩薩先須當心觀照本性靜寂。悟入滅盡定得心識性。證見清淨唯清唯淨。證見聖性。自性如如一道寂靜。悟達本原返照見淨。唯照唯瑩。唯瑩唯淨。唯寂唯聖。則是名為菩薩得入無動涅槃無性觀。故知若有能證則為有人。若有所證則為有法。以唯一真法界故則心外無法。不可以法界更證法界。

見地要真
若未能洞徹我人眾壽本是幻想。非有現有者。雖能不著。乃是勉強抑制。亦即對有之無。見地即未真。不但用功費力而根株猶在。斷靠不住。且縱能抑制不懈亦是法執。
如楞嚴所云。縱令內守幽閑。亦是法塵分別影事是也。其病在一守字。有所守便有所執矣。何故如是。見未徹底故。若徹見我人等相即是非相。是能洞明一切相。有即非有也。有即非有故見如不見。雖萬象紛紜而胸次泰然。則不待抑制而彼自無。何所用其守哉。無所守則無所執。是無法相也。

法法皆如
行人若領會得法法皆如而契入之。則亦無所謂空。無所謂有。無所謂中。則亦無妨空。無妨有。且亦無空無假而非中矣。何以故。我見情執之病既都遣盡。則見相即見性。頭頭是道無所不可。
故最勝王。維摩詰等經云。五蘊即是法身。生死即是涅槃。煩惱即是菩提。皆顯法法皆如義也。若其少有分別執著未破。則觸途成滯。頭頭不是道。無一而可。縱令一切不著而猶著一菩提。亦是取相分別自障覺體。則所謂中者非中。更無論著有偏空矣。凡發心自度度他以期明心見佛者。扼要之方全在於此。

道本自然
行人若昧平等。取差別。便心隨法轉。即非法亦成障礙。於差別。見平等。便法隨心轉。即法法莫非真如。
古德所謂。迎賓送客運水搬柴。行住坐臥二六時中。於諸法上拈來便是者。是好一幅無事道人行樂圖也。當知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。於無空有中取空有相。於無善惡中思善思惡。妄想紛飛豈非自擾。拈來便是自在何如。
古德又云。不悟時。山是山水是水。悟了時。山不是山水不是水。山是山水是水者。只見諸法也。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者。惟見一如也。

一直行去
佛說一切法緣生者。意在明其本不生也。若二六時中世法亦隨緣做。出世法亦隨緣起。卻一眼覷向一切法本不生處。看之。亦不自以為能看。但於世出世法正隨緣時正如是看。正看時正如是隨緣。可許他是一伶俐漢。內而三際心歸之不可得。外而一切法規之本不生。我法有藏身處麼。真乃一了百了天下太平。

一如平等
凡夫自無始不覺自動以來。久已性相不一。何以故。由於取相。何故取相。由於業識。故必須盡空諸相。剿絕情識。方足語於性相一如。所謂一如平等。惟有諸佛方能究竟。必須既不執實。且虛相亦泯。直至一念不生。並不生亦無。方是一如而不異。故所謂諸法一如者。是只見一如之性。不見諸法之相。不但此也。直須一如平等。而亦無所謂一如平等。乃為真一如真平等。豈業識未空者所能妄以自負耶。古今多少行人粗念稍息。便謂已證三昧。習氣仍在輙云任運騰騰。是皆以混濫為圓融。鮮有不墮落者矣。

直下承當
須知此清淨性。本無來去一多總別增減。但隨緣現起來去等相耳。因相是隨緣現起故是虛幻。而性乃本具真實之體。故儘管隨緣現起種種對待之事相。而絕待空寂之本性中。仍未嘗有彼種種相也。其他一異。聖凡。生滅。垢淨。人我彼此等相莫不如是。果能如是一眼覷定本不生之心源上觀照入去。便是所謂直指向上。則胸襟當下開豁。煩惱當下消除。顛倒妄想當下遠離。如此用功方是直下承當。可稱善用功人。較之枝枝節節而為之者。其功效之懸殊。所謂日劫相倍豈止一日千里而已哉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