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

大慧普覺禪師語要節出


 臺北內湖圓覺寺釋玄妙纂
師云。昔李文和都尉。在富貴叢中參得禪大徹大悟。楊文公參得禪時身居翰苑。張無盡參得禪時作江西轉運使。只這三大老。便是個不壞世間相而談實相底樣子也。又何曾須要休官罷職避喧求靜。然後入枯禪鬼窟裡作妄想。方得悟道來。
不見居士有言。「但自無心於萬物。何妨萬物常圍繞。」鐵牛不怕師子吼。恰似木人見花鳥。木人本體自無情。花鳥逢人亦不驚。心境如如只這是。何慮菩提道不成。
在世俗塵勞中。能不忘生死事。雖未即打破漆桶。然亦種得般若種智之深。異世出頭來亦省心力。不至流落惡道。大勝耽染塵勞不求脫離。謂此事不可容易且作歸敬信向處。似此見解者不可勝數。
士大夫學道與我出家兒大不同。出家兒父母不供甘旨。六親固已棄離。一瓶一缽日用應緣處。無許多障道底冤家。一心一意體究此事而已。士大夫開眼合眼處。無非障道底冤魂。若是個有智慧者只就裡許工夫。淨名所謂「塵勞之儔為如來種。」怕人壞世間相而求實相。
又設個喻云。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花。卑濕汚泥乃生此花。若就裡許如楊文公、李文和。張無盡三大老打得透。其力勝我出家兒幾十倍。何以故。我出家兒在外打入。士大夫在內打出。在外打入者其力弱。在內打出者其力強。強者謂所乖處重而轉處有力。弱者謂所乖處輕而轉處少力。雖力有強弱而所乖則一也。
師云。有妙道者問雲門。此心此性迷悟向背如何。乞省要處指示。
雲門良久不答。妙道再問。
雲門笑曰。若論省要處。則不可指示於人。若可指示。則不省要矣。
妙道曰。豈無方便令學人趣向。
雲門曰。若論方便。則心無迷悟性無向背。但人立迷悟見執向背解。欲明此心見此性。而此心此性即隨人顛倒錯亂流入邪途。以故佛魔不辨邪正不分。蓋不了此性此心之夢幻。妄立二種之名言。以向背迷悟為實。認此心此性為真。殊不知若實若不實。若妄若非妄。世間出世間但是假言說。
故淨名云。「法不可見聞覺知。」若行見聞覺知。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。又古德云。若取自己自心為究竟。必有他人他物他人為對治。
又佛謂富樓那曰。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。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。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。而如來藏惟妙覺明圓照法界。如來藏即此心此性也。而佛權指色空相傾相奪為非。以妙明不滅不生為是。此兩段是藥語。治迷悟二病。非佛定意也。為破執迷悟心性向背為實法者之言耳。
不見金剛藏菩薩曰。一切三世惟是言說。一切諸法於言說中無有依處。一切言說於諸法中亦無依處。苟迷悟見亡。向背解絕。則此心洞明如皎日。此性寬廓等虛空。當人腳跟下放光動地照徹十方。睹斯光者盡證無生法忍。到恁麼時。自然與此心此性默默相契。方知昔本無迷。今本無悟。悟即迷。迷即悟。向即背。背即向。性即心。心即性。一道清淨平等。無有平等不平等者。皆吾心之常分。非假於他術。既得恁麼亦是不得已而言之。不可便以為實。若以為實。則又是不識方便。認定死語重增虛妄。輾轉惑亂無有了期。到這裡無你用心處。不若知是般事撥置一邊。却轉頭來看馬大師即心即佛。非心非佛。不是心。不是佛。不是物。趙州庭前柏樹子。雲門須彌山。大愚鋸解稱鎚。汾州莫妄想。俱胝竪指頭。畢竟是何道理。此乃雲門之方便也。妙道思之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