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內湖圓覺寺釋玄妙纂
我此禪宗從上相承已來。不曾教人求知求解。只云學道早是接引之詞。然道亦不可學。情存學解却成迷道。道無方所名大乘心。此心不在內外中間。實無方所。第一不得作知解。祇是說汝如今情量處。情量若盡心無方所。此道天真本無名字。
凡人多為境礙心。事礙理。常欲逃境以安心。屏事以存理。不知乃是心礙理。理礙事。但令心空境自空。但令理寂事自寂。勿倒用心也。却觀歷劫功用。總是夢中妄為。故如來云。我於阿耨菩提實無所得。若有所得。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。
又云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。是名菩提。即此本源清淨心。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有相無相。徧十方界一切平等無彼我相。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明徧照。世人不悟祇認見聞覺知為心。為見聞覺知所覆。所以不睹精明本體。但直下無心本體自現。如大日輪昇於虛空。徧照十方更無障礙。故學道人唯認見聞覺知施為動作。空卻見聞覺知即心路絕。無入處。但於見聞覺知處認本心。然本心不屬見聞覺知。亦不離見聞覺知。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。亦莫於見聞覺知上動念。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。亦莫捨見聞覺知取法。不即不離。不住不著。縱橫自在無非道場。此心是本源清淨佛。人皆有之。蠢動含靈與諸佛菩薩一體不異。祇為妄想分別造種業果。本佛上實無一物。虛通寂靜明妙安樂而已。深自悟入直下便是。圓滿具足更無所欠。縱使三祇精進修行。歷諸地位及一念證時。祇證元來自佛。向上更不添得一物。
但離却有無諸法。心如日輪常在虛空。光明自然不照而照。不是省力底事。到此之時無棲泊處。即是行諸佛行。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此是你清淨法身。名為阿耨菩提。若不會此意。縱你學得多知。勤苦修行草衣木食。不識自心盡名邪行。定作天魔眷屬。如此修行當復何益。
誌公云。佛本是自心作。那得向文字中求。饒你學得三賢四果十地滿心。也祇是在凡聖內坐。不見道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。勢力盡箭還墮。招得來生不如意。爭似無為實相門。一超直入如來地。為你不是與麼人。須向古人建化門廣學知解。
誌公云。不逢出世明師。枉服大乘法藥。你如今一切時中行住坐臥但學無心。久久須實得。為你力量小不能頓超。但得三年、五年或十年。須得個入頭處。自然會去。為你不能如是。須要將心學禪學道。佛法有什麼交涉。故云。如來所說皆為化人。如將黃葉為金止小兒啼決定不實。若有實得非我宗門下客。且與你本體有甚交涉。故經云。實無少法可得。名為阿耨菩提。
問。佛度眾生否。
師云。實無眾生如來度者。我尚不可得。非我何吾可得。佛與眾生皆不可得。
云。現有三十二相及度眾生何得言無。
師云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。佛與眾生盡是汝作妄見。祇為不識本心謾作見解。才作佛見便被佛障。作眾生見被眾生障。作凡作聖作淨作穢等見盡成其障。障汝心故總成輪轉。猶如獼猴放一捉一無有歇期。一等是學直須無學。無凡無聖。無淨無垢。無大無小。無漏無為。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。聽汝學得三乘十二分教一切見解。總須捨卻。所以除去所有。唯置一床寢疾而臥。祇是不起諸見。無一法可得。不被法障。透脫三界凡聖境域。始得名為出世佛。
所以云。稽首如空無所依。出過外道。心既不異。法亦不異。心既無為。法亦無為。萬法盡由心變。所以我心空故諸法空。千品萬類悉皆同。盡十方空界同一心體。心本不異法亦不異。祇為汝見解不同所以差別。譬如諸天共寶器食。隨其福德飯色有異。十方諸佛實無少法可得。名為阿耨菩提。祇是一心實無異相。亦無光彩。亦無勝負。無勝故無佛相。無負故無眾生相。
云。心既無相。豈得全無三十二相。八十種好化度眾生耶。
師云。三十二相屬相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八十種好屬色。若以色見我。是人行邪道。不能見如來。故祖師直指一切眾生。本心本體本來是佛。不假修成。不屬漸次。不是明暗。不是明故無明。不是暗故無暗。所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。入我此宗門切須在意。如此見得名之為法。見法故名之為佛。佛法俱無名之為僧。喚作無為僧。亦名一體三寶。
夫求法者。不著佛求。不著法求。不著眾求。應無所求。不著佛求故無佛。不著法求故無法。不著眾求故無僧。
問。何者是佛。
師云。汝心是佛。佛即是心。心佛不異。故云即心即佛。若離於心別更無佛。
云。若自心是佛。祖師西來如何傳授。
師云。祖師西來唯傳心佛。直指汝等心本來是佛。心心不異故名為祖。若直下見此意。即頓超三乘一切諸位。本來是佛不假修成。
云。若如此十方諸佛出世說於何法。
師云。十方諸佛出世祇共說一心法。所以佛密付與摩訶大迦葉。此一心法體。盡虛空徧法界。名為諸佛法。理論者個法豈是汝於言句上解得他。亦不是於一機一境上見得他。此意唯是默契。得者一門名為無為法門。若欲會得但知無心。忽悟即得。若用心擬學取即轉遠去。若無岐路心。一切取捨心。心如木石始有學道分。
云。如今現有種種妄念。何以言無。
師云。妄本無體。即是汝心所起。汝若識心是佛。心本無妄。那得起心更認於妄。汝若不生心動念自然無妄。所以云。心生則種種法生。心滅則種種法滅。
云。今正妄念起時。佛在何處。
師云。汝今覺妄起時。覺正是佛。可中若無妄念。佛亦無。何故如此。為汝起心作佛見。便謂有佛可成。作眾生見。便謂有眾生可度。起心動念總是汝見處。若無一切見。佛有何處所。如文殊才起佛見。便貶向二鐵圍山。
云。今正悟時。佛在何處。
師云。問從何來。覺從何起。語默動靜一切聲色盡是佛事。何處覓佛。不可更頭上安頭。嘴上加嘴。但莫生異見。山是山。水是水。僧是僧。俗是俗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。總不出汝心。三千世界都來是汝箇自己。何處有許多般。心外 無法。滿目青山虛空世界皎皎地。無絲髮許與汝作見解。所以一切聲色是佛之慧目。法不孤起仗境方生。為物之故有其多智。終日說何曾說。終日聞何曾聞。所以釋迦四十九年說。未嘗說著一字。
云。若如此。何處是菩提。
師云。菩提無是處。佛亦不得菩提。眾生亦不失菩提。不可以身得。不可以心求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。
云。如何發菩提心。
師云。菩提無所得。你今但發無所得心。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。菩提無住處。是故無有得者。故云。我於然燈佛所。無有少法可得。佛即與我授記。明知一切眾生本是菩提。不應更得菩提。你今聞發菩提心。將謂一個心學取佛去。唯擬作佛。任你三祇劫修。亦祇得個報化佛。與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。
故云。外求有相佛。與你不相似。即心是佛。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。同一心體。所以達磨從西天來唯傳一心法。直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。不假修行。但如今識取自心見自本性。更莫別求。
云何識自心。即如今言語者正是汝心。若不言語又不作用。心體如虛空相似。無有相貌亦無方所。亦不一向是無。有而不可見。故祖師云。真性心地藏。無頭亦無尾。應緣而化物。方便呼為智。若不應緣之時。不可言其有。無正應之時亦無蹤跡。既知如此。如今但向無中棲泊。即是行諸佛路。
經云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一切眾生輪迴生死者。意緣走作心於六道不停。致使受種種苦。
淨名云。難化之人心如猿猴。故以若干種法。制禦其心然後調伏。所以心生種種法生。心滅種種法滅。故知一切諸法皆由心造。乃至人天地獄六道修羅盡由心造。如今但學無心。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。無人無我無貪瞋。無憎愛無勝負。但除却如許多種妄想。性自本來清靜。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。若不會此意。縱你廣學勤苦修行。木食草衣。不識自心皆名邪行。盡作天魔外道水陸諸神。如此修行當復何益。
誌公云。本體是自心作。那得文字中求。如今但識自心。息却思惟。妄想塵勞自然不生。
淨名云。唯置一牀寢疾而臥。心不起也。如今臥疾攀緣都息。妄想歇滅即是菩提。如今若心裡紛紛不定。任你學到三乘四果十地諸位。合殺祇向凡聖中坐。諸行盡歸無常。勢力皆有盡期。猶如箭射於空力盡還墮。却歸生死輪迴。如斯修行不解佛意。虛受辛苦豈非大錯。
誌公云。未逢出世名師枉服大乘法藥。如今但一切時中行住坐臥。但學無心。亦無分別。亦無依倚。亦無住著。終日任運騰騰如癡人相似。世人盡不識你。你亦不用教人識不識。心如頑石頭都無縫罅。一切法透汝心不入。兀然無著。如此始有少分相應。透得三界境過。名佛出世。不漏心相名為無漏智。不作人天業。不作地獄業。不起一切心。諸緣盡不生。即此身心是自由人。不是何不一生祇是隨意而生。經云。菩薩有意生身是也。忽若未會無心著相而作者皆屬魔業。乃至作淨土佛事。並皆成業乃名佛障。障你心故。被因果管束。去住無自由分。所以菩提等法本不是有。如來所說皆是化人。猶如黃葉為金。權止小兒啼。故實無有法名阿耨菩提。如今既會此意何用區區。但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。心裡明明。所以舊時見解總須捨却。
淨名云。除去所有。法華云。二十年中常令除糞。只是除去心中作見解處。
又云。蠲除戲論之糞。所以如來藏本自空寂。並不停留一法。
故經云。諸佛國土亦復皆空。若言佛道是修學而得。如此見解全無交涉。或作一機一境。揚眉動目抵對相當。便道契會也。得證悟禪理也。忽逢一人不解。便道都無所知對他。若得道理心中便歡喜。若被他折伏不如他。便即心懷惆悵。如此心意學禪有何交涉。任你會得少許道理。祇得個心所法。禪道總沒交涉。
所以達磨面壁都不令人有見處。故云。忘機是佛道。分別是魔境。此性縱汝迷時亦不失。悟時亦不得。天真自性本無迷悟。盡十方虛空界元來是我一心體。縱汝動用造作豈離虛空。
虛空本來無大無小。無漏無為。無迷無悟。了了見無一物。亦無人。亦無佛。絕纖毫的量。是無依倚。無粘綴。一道清流是自性。無生法忍何有擬議。真佛無口不解說法。真聽無耳其誰聞乎。珍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